5月21日,以“科技強國 氣象萬千”為主題的首屆氣象科技活動周啟動儀式在廣東省廣州市舉行。中國氣象局局長劉雅鳴,廣東省副省長鄧海光,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科技部、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出席啟動儀式,參觀氣象科技成果展與科普互動體驗區。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宇如聰主持啟動儀式。
舉辦此次氣象科技活動周,旨在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進氣象科技創新,加強氣象科技與科普資源開放融合,提升公民氣象科學素質,著力發揮科技創新在氣象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引領和支撐作用,弘揚氣象科技創新文化。
劉雅鳴表示,作為科技型事業,氣象事業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科技創新。面對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挑戰,氣象工作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發展大局,強化科技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大力推進以智慧氣象為重要標志的氣象現代化。希望通過舉辦氣象科技活動周,展示氣象科技最新發展成就,推進社會各界更好地關心了解氣象科技進展,共享氣象科技發展成果;為務實深入地開展氣象科技合作交流、成果轉化推廣和技術普及創造條件、搭建平臺。讓社會各界感受氣象科技魅力,激發科技創新創造的興趣。
此次氣象科技活動周將在廣州市舉辦主場系列活動,包括組織氣象科技成果展、氣象科普體驗活動,邀請院士專家和國家級氣象科研院所學術帶頭人等開展科學論壇和學術沙龍,組織第三屆全國氣象科普講解大賽等。在氣象科技成果展中,GRAPES全球數值預報系統、MICAPS4.0氣象信息綜合分析處理系統和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業務系統、氣象立體綜合觀測系統等氣象科技“重器”悉數亮相。
在氣象科技活動周期間,全國各地氣象重點實驗室、野外科學試驗基地和全國氣象科普基地將同步舉行開放活動,并開展氣象科技下鄉,以及氣象科普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公共場所等系列科普活動。
本屆氣象科技活動周由中國氣象局、科技部、中國科協、廣東省政府、中國氣象學會主辦;中山大學、廣東省氣象局、華風氣象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廣東科學中心和中國氣象局各有關單位等承辦。國家級氣象業務科研單位、合作高校和中國科學院相關院所、全國氣象科普基地參與活動。